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中科集团:科技成就绿色梦想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4-09-05|        【打印】【关闭】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4-08-27 第1版 要闻

  8月中旬,清晨的浙江慈溪市凉风徐徐。早晨7点左右,一辆辆载满垃圾的卡车缓缓通过慈东工业区,将前一天慈溪市产生的生活垃圾运往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慈溪中科)的垃圾库。在这里,垃圾将经历一次“华丽转身”。

  这座目前浙江省运营中最大的垃圾电厂,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达2000吨,还利用焚烧垃圾产生的热量进行热电联产,为慈东工业园集中供热。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所属高科技企业集团中科实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集团)在多项科技成果的支撑下,提供了垃圾焚烧处理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引领节能环保和绿色发展潮流,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支持国家环保事业和以产业报国的“中科梦”。

  垃圾焚烧变废为宝 

  8月13日下午三点半,慈溪中科主集控室里,七名身穿浅蓝色制服的员工面对显示器,实时观测垃圾卸料平台、焚烧炉给料机、锅炉汽包水位计等设备的运行状态。根据数据,监控人员可以远程操作机器设备。“监测的数据,我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也都可以看到。”中科集团总工程师王文言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一墙之隔便是慈溪中科的“心脏”——汽轮机房,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量正是在这里转变成了电能。

  “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将水变成过热蒸汽,再通过过热蒸汽冲动汽轮发电机运转,转变成电能。这里,就是利用过热蒸汽产生电能的地方。”慈溪中科董事长李长青介绍。

  通过热电联产的方式,慈溪中科将垃圾变废为宝。到2014年6月底,这座机房已经将247万吨生活垃圾产生的热能转变成5.4亿千瓦时的电力输入国家电网,并为慈东工业园累计供热48万吨,为国家节约了近50万吨标煤,减排温室气体20万吨。

  成果转化尝甜头 

  自2001年开始涉足环保领域,中科集团已经在这条绿色产业之路上行进了13年。在中科集团总裁张国宏看来,中科集团的环保事业已经尝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甜头。

  上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科学院前瞻性地部署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的研究课题。

  1995年,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承担了中科院“九五”攻关课题“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及综合利用”,并在北京上庄建成了我国第一台100吨/日中试生活垃圾焚烧炉,形成了系统的处理工艺。该项目于2000年通过科技部与中科院的联合验收。

  2000年11月,中科集团采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走上了重点发展环保产业的道路。

  张国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作为中科院的企业,我们承担着中科院科研成果转化的任务,也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自身使命和责任,把握住了这次机遇。”

  接下来的十多年,中科集团通过坚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资本运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为主线,开展并购、整合、重组、转让等资本运作,孵化、培育出环保这一主导产业。中科集团把生活垃圾处置技术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实现中科院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支撑发展 

  多年以来,中科集团一直坚持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开展科研活动,并与中科院科研院所、大学共建技术研发平台,通过合作研发、委托研发等模式,促进中科院各研究所的技术成果真正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005年中科集团投资建设宁波中科项目,2007年投资建设慈溪中科项目,2011年投资建设汾阳中科项目……一系列投资项目,推动了中科院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的应用,环保产业也成为中科集团的主导产业之一。

  中科集团副总裁方建华介绍,为使垃圾得到更充分的燃烧,中科集团正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联手,探索如何应用富氧燃烧技术实现对固体废物焚烧处理的污染控制,如何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并将成果应用于环保项目,进一步推动中科院科技成果的转化。

  同时,集团还与中科院生态中心联合,致力于研发高效能、低成本的阻滞剂,以实现对垃圾焚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二噁英的有效控制。

  张国宏指出,未来,中科集团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加大研发投入,让创新真正成为企业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