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中科三环:引领稀土永磁产业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2015-01-06|        【打印】【关闭】

  在中国稀土永磁行业,有一家公司格外引人注目。

  在短短30年时间里,从一间不足25平方米的实验室,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中国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供应商,资产规模超过50亿元;创造了行业多个“最先”和“第一”。在它的辐射和带动下,我国稀土永磁产业蓬勃发展,如今产销量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新材料领域的代表性产业。它就是北京中科三环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983年9月,日本科学家宣布研制出了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三环创始人、董事长王震西马上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支撑全球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材料。于是他迅速带领中科院物理所磁学组、电子所稀土磁钢组组成联合攻关组,开始了对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艰难技术攻关。经过反复试验和探索,历经120多个夜以继日的连续奋战,攻关组终于研制出中国第一块磁能积达38兆高奥的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研制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的国家。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在中关村创建全国首个高科技园区。王震西带领科研人员勇敢地跨出了研究所大门,迈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第一步。1985年4月,中国科学院三环新材料研究开发公司正式创立。王震西解释,“‘三环’的寓意,是希望将科研—生产—市场3个环节紧密联结起来,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新尝试、新探索。”

  钕铁硼研究成果在实验室取得成功后,如何尽快将它转化为产品,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打入市场,是刚刚创立的中科三环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中科三环选择了走与企业联合的道路,开始与宁波磁性材料厂合作,进行工业化试验。半年后,钕铁硼工业化试验取得成功。一年后,中国第一条钕铁硼永磁材料工业化生产线在宁波三环磁厂正式建成投产,首批标识“MADE IN CHINA”的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开始陆续出口到美国、英国和东南亚地区。

  中科三环的迅速崛起引起国外厂商密切关注,问题也随之而来。中科三环副董事长胡伯平说,“公司很多产品是销往国外,当时我国专利制度尚未建立,钕铁硼专利问题成了中科三环进入国际市场绕不过的坎。”

  从1991年开始,经过3年艰苦谈判,中科三环最终与日本住友特殊金属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分别签署了专利许可协议,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扫清了专利障碍,中科三环飞速发展,从1999年至2011年,公司销售额增加了25倍。3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中科三环的业绩着实让人惊叹。不少人好奇,中科三环获得快速成长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对此,董事长王震西总结道,“创新与合作,是我们得以快速成长的两条主线。”

  依靠创新起家,并经历了专利封堵的血与火洗礼,中科三环对创新有着更深的理解。自创立时起,中科三环便承担了“高档稀土永磁钕铁硼的产业化及其应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工艺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等一系列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重大项目及北京市的科研项目,对稀土永磁研发、产业化各环节及部分产业前沿领域进行了全面技术攻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2003年,中科三环钕铁硼产品成功进入高端应用领域——计算机硬盘驱动器音圈电机(VCM)市场。2008年,中科三环成功实现了“变频空调压缩机用钕铁硼磁体”、“风电电机用钕铁硼磁体”等新产品的技术突破,成为当年唯一一家能够向国际主流市场提供变频压缩机磁体的中国企业……

  创新成果一个接着一个,并申请了专利保护。胡伯平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专利授权量达2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60多件,基本涵盖了稀土永磁材料制造的全部核心技术。”

  如今,中科三环的稀土永磁产量已占到全球产量的10%左右,产品在全球稀土永磁主流应用市场保持领先优势。(经济日报记者 刘松柏)